中国管道商务网
地下管网将有一幅全面的数字地图,每条管线的走向将纤毫毕露地呈现在数据库上,从而避免因位置不清而被施工挖断的命运。昨日,南京市规划局在新街口地下广场举行《测绘法》修订实施9周年宣传活动,记者从咨询现场获悉,这一在河西和栖霞试点的数字管线库有望于10月份全部建成。
地铁轨道有专门检测大队
此前,南京地铁二号线“趴窝”事件,是由于轨道瞬间凸起,卡住了列车。记者昨日从咨询现场了解到,其实,地铁有一支专门的地铁轨道监护队伍,他们通过监测,掌握地铁周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地铁工程结构引起的变化,为建设方及地铁相关方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根据有关规范要求,10米内轨道顶部的高低差不应大于2毫米,轨道交通结构变形限制在10毫米以内,因而监测精度要求较高。据介绍,“地铁监护”能够全面掌握轨道交通结构的三维变形。不过这个作业仅能夜间暂停运营后,集中在凌晨0点-4点,通常有效作业时间不足3小时。既然有检测,为啥上周地铁二号线轨道检测还是没有发现异常?记者了解到,由于当时地下水压增高,重载列车经过时,故障段铁轨突然隆起,事先并没有征兆,所以日常监测没发现异常。
河西试点数字管网工程
去年的7·28爆燃事件,让地下管线的安全管理问题备受关注。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自清末建成首条供水管道以来,迄今在南京城的地下,已经埋设各类管线上万公里,种类达20多种,由于各类管线建设的年代时间较长,其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和产权单位,造成目前管网资料不准确、不完整,以致挖断管道的事件时有发生。
去年8月,南京市曾专门召开地下管线建设专题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数字管网工程的目标。南京市规划局测绘处副处长谢世杰昨日向记者透露,“现在我们已经在河西和栖霞作为实验区,建设了地下管网数字平台。”他形象地介绍道,实施了这一数字管网工程后,就等于给地下管网做彩超,每条管网处于什么位置,其材质是水泥还是金属,都会清清楚楚。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一数字平台更加准确,工作人员拿着测试仪挨个街道测试普查,要摸清每根管线的情况,据悉,数据库有望于10月份建成对外公布。有了这一系统之后,施工单位在破土动工前进行查询,可以获悉地下管线准确位置,避免了盲目施工挖断地下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