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检漏人员的管理
除上述工作外,非常重要的就是管理,管理的要点如下
1、分配任务
如:划区?还是按管道公里数?巡检?突检?人员搭配等等
2、制定日常管理制度
3、制定考核指标
4、暗漏检出率(检出的暗漏与修漏总数之比)应大于60%;
在水泥或坚硬路面下的水管,因旁边有下水道等其它管道而形成良好通道时,很多漏水冒不出地面。因此衡量检漏实效,除了找到多少漏水外,暗漏自报率是个重要指标。所谓暗漏自报率是在整个修漏次数中,检漏队伍找到的水未冒出地面的暗漏所占的比率。比率越高,实效越好,水平越高。比较好的是超过75%。其次还有些指标是漏水自报率(即由检测队伍和公司职工发现的漏水占整个修漏次数的比率)。·检漏准确率(检漏人员报的地点与实际漏水点的距离在1米之内的比例)应逐步提高,最好达到大于95%。 当然也有用漏水量做为考核指标的,也有用产值作为考核指标的,不管以什么形式,上述两个重要指标是需要的。
·检漏周期的制定,管道泄漏率是有周期性的,季节的更替与检漏的间隔周期都与管道的泄漏率有直接的关系。一般认为,季节的更替引起水温的变化,从而引起管道的热胀冷缩,从而容易引起管道泄漏。另外,管道上的漏点经修复后,随着管道的不断老化与水压的提高,许多薄弱环节易再次发生漏水,我们称之为漏水复原现象。因此,制定合理的检漏周期尤为重要。一般将整个管网分成三个区域,每个月检测一个区域,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区域每个季度检测一次,从而能及时发现新生的漏水点,有效的控制管道的泄漏在一个低水平上运行。
5、制定检漏薪酬制度。
检漏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而且消耗体力较大的户外工作,有时,还常夜晚工作,因此,如何调动检漏人员的积极性是各水司应关注的问题。应采用经济杠杆创建有奖有罚的管理体制,来极大地调动检漏人员的积极性。
6、在检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面介绍了检漏工作流程,也在前面叙述了供水管道的检漏方法,选用何种检漏方式,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情况及选用的仪器设备而定。无论选用哪种检漏方法,在去现场检漏前,一方面要清楚地了解地下管线的实际走向、材质、管径、埋深、水压及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还要对检漏仪器进行选择,带哪些仪器。对所携带的仪器预先要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问题,如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线是否对;有无故障等。其它检漏工具是否备齐。
此外,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a、如果遇多年未开启的井盖要点明火验证,证明井中无毒气时,方可下井操作。
b、在市区检漏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应放置警示牌,穿上警示背心。
c、对某些漏点难下决心定位需用打地钎法核实时,一定要查清此处是否有电缆。
d、注意保持拾音器或传感器与测试点接触良好。
总之,各类检漏仪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性能及使用范围,就地面听漏仪而言, 绝大部分管道漏水时用地面听漏仪均能听到漏水的声音,并准确找到漏水的地点,但有一少部分漏水点听测起来有难度,甚至难度较大,分析主要原因是漏水声传不到地面上来,情况可能是:
① 管道埋设太深,漏水声能量被泥土吸收;
② 漏口被水淹没,漏水声能量被水吸收;
③ 水压太低,导致漏口处产生的漏水声很微弱;
④ 漏口上方有下水管道隔音;
⑤ 管道接口处渗漏,几乎无漏水声;
⑥ 地面上有建筑物或堆积物,无听漏条件。
对于漏水声不能传到地面的漏点,最好用相关仪测试,可快速准确地定位漏点,并比用地面听漏仪要快得多。 总之,地下管道漏水情况十分复杂,有时要依靠各类检漏仪器和人的经验去判断,甚至有时还要借助于其它辅助手段判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操作人员不能死记规程,要把规程和仪器性能融合起来应用。
积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每次检漏都要有原始记录,把有关数据记录下来,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用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其规律性,不断提高检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