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2010.05) ·探索与争鸣· 聚光灯下的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故 ——对央视
关于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报道策略分析李 3月28日,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 生一起透
水事故,共有153名工人被困井下。事故发 生以后,全国媒体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其中作为国 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表现强势,从不同角度、不同 层面切入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运用直播连线、滚动 播出结合新闻专题、特写及评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 对事件进行报道,满足和强化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 也突出“3.28王家岭煤矿透
水”这一灾难性事件是 “中国旷难救援史上”奇迹,积极有力地引领了舆论 导向。 一、报道概况 从事件本身
的新闻价值来看,王家岭煤矿事件 属于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方面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 杀伤力,易于产生热点效应,另一方面具有负面性、 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事件发生在山西省对 煤矿安全工作大规模整治之后,距山西省省长王君在 “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对会议工作提出严肃批 评仅四天;另外王家岭事故距内蒙古骆驼山煤矿透
水 事件后有关部门出台新规定以整治煤矿设计、施工中 的问题也不到半月。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故发生后,国 家最高领导人表示出了高度的重视:要求采取有利措 施,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由 此看来,媒体重点关注王家岭透
水事件是具有充分必 要性和政治合法性的,这也成为央视制定对此事件报 道策略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从反应速度上看,央视在第一时间关注了事故 的发生:3月28日17点41分《新闻直播间》插播入最 新消息,主持人欧阳夏丹援引新华社消息口播了王家 岭煤矿透
水事故的发生,距离事发4个小时。当晚的 《新闻联播》确认了消息。随着胡锦涛、温家宝就 王家岭矿透
水事故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副总理张德 江赶赴现场指挥救援,有关3.28事件的报道迅速升 级,无论是报道数量、角度都有了急速增长。 从3月28日《新闻直播间》中插入的口播新闻到4 月26日最后一名遇难者被找到的消息,中央电视台有 关王家岭透
水事件救援的报道的时间跨度达29天,集 桢中持续报道则是在前18天,本文的分析也是主要关注 这18天的报道。从清晨的《朝闻天下》、正午的《新 闻三十分》、傍晚的《新闻联播》到24小时滚动播出 的整点新闻以及各专题栏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
的新闻节目为即时播出王家岭煤 矿事故救援进展提供了时间、空间保证。不仅如此, 在农业频道的《军事报道》、《三农观察》中也连日 出现有关此事件的报道,甚至连经济频道的两档以 经济话题为主的名牌经济新闻节目《经济半小时》、 《今日观察》也做了多期有关王家岭事件的专题。由 此可见中央电视台动用了全台
的新闻平台,全力报道 王家岭事件。 根据央视网视频的不完全统计,在王家岭事件 发生后的18天里共上传与王家岭透
水事件有关
的新闻 视频1183个(包括重播),其中以动态消息为主,特 写、专题为辅。 从图一可以看出,从事件发生以后第二天,央视 对事件的报道量激增,央视网上的相关报道视频数量 达到80篇。此后从3月30日到4月4日的报道数量出现反 复的起伏。这跟救援事件的发展有关。比如4月4日井 下未能再次传出生命信号、救援队员迟迟下不了井, 整个救援工作陷入僵局的,当日在央视网上出现的视 频数量为33个,报道总数较低。而事件报道的最高峰 · 33 · ·探索与争鸣· 出现在4月5日。这一天王家岭透
水事故救援取得了重 大进展、115人成功获救。从零点35分第一个被困人 员被抬出井下的那一刻开始,央视对救援的最新进展 都进行了即时的现场直播。此外当晚的《新闻联播》 用了长达16分钟的时间,以动态消息、新闻特写以及 评论的方式对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的重大进展进行了 报道。受到5日救援重大进展的影响,媒体、公众对 事件的关注度增加,由此也影响到次日有关王家岭煤 矿透
水事故的报道数量继续推高。6号以后,随着救 援工作开展遇到困难,井下人员生命迹象渐弱,报道 数量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新闻叙事策略分析 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的新闻事实进行叙 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无疑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中央电视台对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的报道中,所 讲述的“故事 ”绝非限于一篇报道或者一个新闻栏 目,而是主要由18天430多个小时的长时间报道组 成。通过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叙事策略, 中央 电视台对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的报道成功构建了一个 “人民创造奇迹”的故事。 首先,作为对客观真实
的新闻素材编排的结果, 这个“创造奇迹”的故事中的行为者“人民”以多种 面孔出现,它包括了统领全局和身处一线的政府领导 人、下井或待命的救援队员、负责救治的医生护士以 及表示支持和关心的网友。有了广泛的行为者,新闻 的叙事开展便有了丰富的人性化的素材,比如《救援 现场的幕后英雄》、《向他们致敬!》、《危急时刻 听我指挥》等等。此外作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医 院、矿区、矿井便成为报道的主要地点。无论是动态 消息还是专题或特别节目,央视在对王家岭事故的报 道中大量使用了记者在矿井周边、矿区以及医院的连 线画面。例如从得知事件发生后起,央视便派出了驻 太原的记者赵旭直奔新闻现场,并时时同演播室进行 电话连线。到达现场已是深夜,记者迅速了解现场包 括救援进展、救援指挥工作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并 在10分钟之后同午夜新闻演播厅的主持人进行现场连 线。此后几乎在每次重要进展的时间节点,演播厅里 的主持人都会连线在王家岭现场的记者,让记者带领 观众亲历救援过程,了解最新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最 大程度的缩短了新闻现场同观众的距离,把观众至于 事件发生的时空环境中,进而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对 事件的关注度。 其次,在叙事主线的选择上,由于“故事”中关 键性的转变在于事故中153条普通工人的生命陷入险 境,他们能否获救的大悬念成为了推进新闻叙事向前 发展的动机,因此紧张的营救过程成为贯穿新闻叙事 的最重要线索。跟随这条主线,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各 新闻知识(2010.05)材料、各范畴在像搭积木一样进行不同组合,尽管没 有“起承转合”,却都是围绕核心“故事”展开的。 在以动态消息报道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故的救援进展的 同时,中央电视台的许多其他新闻栏目还以深度报道 讨论其中涉及矿业生产安全、政府作为等深层次的体 制问题,例如《新闻1+1》在事件发生次日做的《又 见矿难》;《经济半小时》4月2日做的《记者直击王 家岭:矿难事发后 施工队补填安全考核卷》等,这 些报道较为全面的解释了新闻发生的背景,挖掘了事 故原因等人们关注的深层问题。 如果把央视有关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的所有报道 看成一个巨大的文本,其下的各则报道之间发生的互 文关系非常明显。例如4曰5日《新闻联播》中播发了 救援取得重大进展,115人被成功救出,但还有38名 矿工被困;稍后的《焦点访谈》播发了《生命奇迹是 如何创造的?》的节目;晚间的《新闻1+1》又连线 现场记者讲述为什么对剩下38八名工人的救助会这么 困难?此外,新闻频道的整点新闻、经济频道、国际 频道、农业频道也及时对主要
的新闻事实进行滚动的 报道。“生命的奇迹”、“坚守”、“英雄”、“不 放弃、不抛弃”这样的词汇反复出现在新闻标题和报 道内容中,各篇报道之间不断相互重复、修正,形成 一种相互阐释的扩散性影响,突出“人民创造奇迹” 这一核心“故事”的正确性。然而在这个内部互文性 明显的巨大文本之下,各则报道、各个新闻栏目根 据其自身的定位不同所扮演的传播角色也是不同的。 例如处在央视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轴心位置的《新 闻联播》在此次报道中沿袭了其独特的话语权。在事 故发生后5个小时左右就播发了消息,表明了作为党 的喉舌的国家一级媒体对此事的关注;29日,又播 出《胡锦涛 温家宝就王家岭矿透
水事故作出重要指 示》的报道。可以说,《新闻联播》在整个报道中所 起的作用是作为旗帜的作用。相比之下,其他滚动播 出的消息则会涉及事件的各方面进展,以此搭建起了 事件报道的主要框架,而专题式的栏目则把事件被关 注的细节延伸得再细致一点,把聚光灯下新闻事件的 部分细节放大似的显示出来。 除此之外,在整个对王家岭事件的报道中,中央 电视台还特别注重“人文叙事”的手法,把大量篇幅 放在由153名被困工人的生死所牵动的相关家庭的命 运,以及
关于前面提到的行为者包括救援人员、医护 人员等的故事上来。救援过程中微小个体的生命相互 碰撞交织,让整个“人民创造奇迹”的故事更加丰满 真实。尤其是对被困工人家庭的关注上:对于一个家 庭而言,被困人员是否能够成功获救生存不仅是亲情 的牵挂,而更可能意味着整个家庭命运的改变。这样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些真实的人的生活碰巧拥有 · 34 · 新闻知识(2010.05) ·探索与争鸣· 浅析当前手机电视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邬建中手机电视(Mobile TV),是指利用具有操作系 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传输电视内容的技术手段和 技术应用。在手机上看电视,有两种不同的技术方 式。第一种是直接通过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流媒 体技术接收电视信号。第二种是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实 现方式,即在手机终端上安装手机电视接收模块,利 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网络对用 户进行点对面地发送电视信号,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 实现互动。① 一、手机电视的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手机电视最初出现于日本,随后是韩国。从 2003 年开始,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主要运 营商就纷纷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而国内早在2004 了电视剧一般的情节模式,媒体抓住了这些情节和冲 突,以消息、特写、包括调查性报道在内的深度报道 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典型的内容模式是:一个普通 的煤矿工人家庭里,虽然条件清贫但却兄友弟恭、父 慈子孝、夫妻情深,然而一场矿难却可能让这个家庭 失去值得尊敬的哥哥、慈祥的父亲和亲爱的丈夫;不 仅如此,这个贫苦的家庭可能还会失去最重要的经济 来源,一家的生活将会陷入更为窘迫的境地。这样的 情节让“故事”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戏剧张力,在对这 些新闻的报道中,近距离的采访、相对较长的镜头被 大量使用,有的甚至用了在新闻中极少使用的配乐以 增加煽情效果。 结 语 有关山西煤矿矿难的报道过去曾经常出现在媒体 中,以至于观众在看煤矿事故报道时可能会出现一定 程度的无奈和麻木。这次王家岭矿难远不是历史上最 大的矿难,但却是被救出人数最多的一次,更是受公 众关注程度最高的一次。究其原因,政府高度重视、 要求“不计一切代价”进行抢救的态度决定了矿难拯 救行动的成功;同时也决定了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 主流体对该事件的重点关注。作为国家媒体的中央电 视台在第一时间准确抓住了事件的重大新闻价值,将 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就进行了手机电视业务试 验。2005年5月,上海文广传媒集团(SMG)获得了国 内第一张手机电视业务运营牌照。2006年9月28日开 始,上海文广和中国移动合作手机电视业务,并正式 开通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全国用户的手机电视平台—— “梦视界”,标志着中国手机电视业务从“测试级” 升级到“运营级”。到2009年底,全国手机电视用户 已突破600万。 ② 但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国的手机电 视推广现状并不尽人意,不少用户对手机电视并不欢 迎,主要问题在于: 1、消费价格太高。就手机电视而言,消费价格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接收终端即手机的价格; 一个是消费内容的价格,即月租费或流量费。目前, 新闻报道成系列、成专题,既播消息也作调查又发评 论,配合使用大量的现场直播连线以增加新闻的透明 度这不但满足和强化了公众的舆论知情权,另一方面 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灾难性事件中公众可能产生的 负面情绪、增强了公众信心和勇气。而多角度多层面 的综合报道策略,在体现出了适度和理性的原则、让 整个报道客观全面的同时,更通过包括人文叙事在 内的多种报道手法以及不同报道内在的互文关联,大 力突出“奇迹”的创造,对舆论进行了积极强势的正 面引导。聚光灯照亮了王家岭煤矿透
水事件,中央电 视台以大量
的新闻构建了全社会都密切关注的共同话 题,完美讲述了“人民创造奇迹”的故事,调控社会 思潮。这聚光灯下的议程设置是媒体传播信息、守望 监督的基本功能体现,而同时这种威力也能征服不同 意见,构成媒介巨大政治功能。参考文献 [1] 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第226页 [2] 孙玉双,路国顺,媒体对金融危机的报道策略,[J]. 新闻战线2010年 01月 [3] 蔡之国,新闻叙事学刍议,[J]. 青年记者,2005年10月 [4] 孟建,试论中国中央电视台传播价值的变革[EB/OL].中华传媒网, 2005-11-28 [5] 赵先权,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略论中央 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理念与探索,[EB/OL].中华传媒网,2005-11-28 (作者李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07级硕士)